1.黃河,中國第二長河,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總面積約為79.5萬平方公里,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2.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著力保護沿黃文化遺產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近日,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其中重點強調要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此,你怎么看?
1.政策出臺的目的意義。
(1)推動黃河文化發揚光大。黃河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就是在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2)帶動黃河流域經濟發展。黃河蜿蜒綿長,流經多個省市,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能夠吸引人們前往黃河流域探尋文化內涵,打造文化品牌,帶動流域旅游經濟發展。例如浙江衛視《奔跑吧黃河篇》,通過以“黃河生態經濟帶”沿線地區為依托,描繪出黃河生態經濟帶城市“文化之美”,展示出黃河文化的魅力,吸引廣大群眾關注。
(3)延續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文化中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特性為我們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最堅實的支撐。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就是延續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使得華夏兒女始終牢記炎黃子孫的歷史與根本。
(4)激勵中華民族奮力前行。黃河文化中的不懼艱險、敢于斗爭的精神,激勵著中華民族奮力前行,就像在民族危亡之際傳遍中國的《黃河大合唱》,其中一句“保衛黃河,保衛新中國”,激發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就能引領和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結合實際談落實。
(1)深挖文化內涵。各地應深入開展黃河文化調查研究工作,重點梳理本地在政策規劃編制、非遺傳承、文藝創作展演、公共文化服務、文物保護等方面的現狀問題,并補足短板,同時也要對本地特色文化進行深挖,為講好黃河故事打好基礎。
(2)豐富講述形式。除了主流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電視節目開設專欄,也可以利用大型的節日融入黃河文化,打造當地的文化旅游節,啟動尋根祭祖和中華文明探源活動,利用群眾親身體驗和傳播黃河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3)創新文化載體。鼓勵文藝工作者對黃河文化進行創新,比如將當地的方言、民謠、傳說與音樂劇、歌舞劇相結合,創作節目,當然也要緊跟時代發展,創作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文藝作品,可以拍攝黃河文化記錄短片,利用新媒體短視頻平臺傳播,讓更多人了解黃河文化。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4-27
04-27
04-24
04-21
04-19
04-18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3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