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判斷推理所占比重較大,其中可能性推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前提型題目是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種題型,需要我們重點關注??荚囍羞@類題怎么做呢?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了解一下前提型的解題方法,幫助大家備考。
在做題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一種問法,比如:“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是上述論證所需要的前提”、“以下哪項是題干論證所需要的前提”、以下哪項為題干論證基于的假設” ……你會發現這類題目,它的問法都很直接。題干問法中會出現”前提”、“假設”這兩個詞語,這種題目就是前提型題目。如果在考試中遇到的話,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
首先,梳理題干的論證主線,找出論據和結論。其次,需要找出論據和結論之中的跳躍性概念,最后,用搭橋法將論據和結論建立聯系。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前提了。我們通過一個題目來練習一下這種方法:
某教育學家指出我們應該用立法的方式來限定兒童的最大學業負擔,以此來保證兒童的自由活動時間。所以,該項法律能夠推動兒童創新思維的培養。
下列可以作為上述論證前提的是:
A.立法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兒童的負擔
B.創新思維對兒童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C.自由活動時間太少是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阻礙
D.很多兒童因為學業負擔太重而沒有充足活動時間
【中公解析】C。首先梳理題干,找到論據:我們應該用立法的方式來限定兒童的最大學業負擔,以此來保證兒童的自由活動時間。結論:該項法律能夠推動兒童創新思維的培養。很明顯,論據和結論存在明顯的跳躍概念,即“保證兒童的自由活動時間”和“推動兒童創新思維的培養,”兩者之間存在跳躍。能在二者之間建立聯系的即為題干論證的前提。C項,自由活動時間太少是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阻礙,在“自由活動時間”和“創新思維”之間建立聯系,是題干論證的前提。A項說的是立法的目的,B項說的是創新思維對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性,D項說的是兒童沒有充分活動時間的原因,都沒有涉及“自由活動時間”和“創新思維”之間的關系,不是題干論證的前提。排除A、B、D。故答案選C。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了解行測知識)
掃碼系統刷題,參加每周??即筚?/p>
下載安裝后,點擊“刷題”按鈕即可暢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5-17
05-17
05-16
05-13
05-12
05-12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7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
05-16